一組數據可以告訴您中國大陸進口牛肉現在已處在什么位置了:2018年1-5月中國牛肉進口量已超37萬噸,其中2018年5月已近9萬噸。 若無“不可抗力因素”,預計2018年進口總量將達90萬噸左右,實現年度約20萬噸的增幅,在2015-2017年年均約10萬噸增幅的基礎上再翻一番。
9萬噸是中國正關牛肉進口史上從未見到的一個數據,這意味著中國大陸牛肉進口正在從月進口量4萬噸級的2015年、5萬噸級的2016年和6萬噸級的2017年向著月度7-8萬噸級的2018年過渡。
用“眾星捧月”來形容目前非?;馃岬闹袊M口牛肉市場最貼切不過,短短幾年時間中國迅速成為巴西等世界級牛肉主產國的最大出口市場,同時已取代俄羅斯成為南美洲最大的牛肉買家。
換言之,中國目前在世界牛肉進出口業的地位就好比中國的“一帶一路”一樣風靡除美國以外的世界各地。
牛肉輸華現狀
1南美洲(巴西• 阿根廷• 烏拉圭)
對巴西來講,丑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突然不從巴西買牛肉,一下失去出口占比高達近50%的戰略市場,自然是巴西牛業不能承受之重,當然更是巴西JBS不能承受之重,因為JBS在整個巴西輸華的占比最高可達45%。
所以當巴西丑聞爆發后,中國等市場依然為巴西牛肉敞開大門,牛肉輸華世界級巨頭工廠SIF4507廠和SIF2543廠等必然是最開心的,畢竟約30%的輸華占比不容小覷。
受中國等市場的支撐,丑聞下的巴西牛肉出口依然表現堅挺。2018年1-5月,巴西輸華總量約11萬噸,遠遠高于去年同期,且到中國香港的出口量更是達到15萬噸(牛肉和牛雜)。
在牛肉輸華上一同受中國青睞的阿根廷在總統Mauricio Macri上臺后重拾壯大阿根廷牛業的雄心,欲重返牛肉出口大國的地位。
阿根廷同樣擁有較大活牛存欄,超5,300萬頭,然而生產出的牛肉必先滿足超高的國內需求后,才有富余供出口,為了實現擴大出口的目的,不斷壯大阿根廷活牛存欄是必要前提。
目前,阿根廷有超68%的占比出口到了中國,2018年1-5月輸華量約5.4萬噸,而肉企SWIFT ARGENTINA S.A.(13廠)、ARRE BEEF S.A.(2082廠)和FRIAR S.A.(1970廠和249廠)共計在輸華總量中能占到47%,巨頭優勢雖然不及巴西,但依然明顯。
烏拉圭是南美洲上一個特別的存在,其牛業穩定性遠超巴西和阿根廷,但僅約1,200萬頭的活牛存欄是其牛肉出口和活牛出口的一大短板。
把納入統計的屠宰廠周屠宰最高水平作為各自屠宰產能,每年烏拉圭整體產能約330萬頭,但由于活牛供應短缺、氣候對草源影響、勞工問題等原因,實際屠宰量在220萬頭左右,超30%的產能閑置是烏拉圭肉企員工動不動舉行罷工的主因之一。
由于政策上的鼓勵,目前烏拉圭大多數大型屠宰廠均由外資控制,其中:
■ 日資屠宰廠BPU 310廠在烏拉圭準入工廠中擁有最高的輸華占比;
■ 不過擁有工廠數量優勢的Marfrig和Minerva則是擁有最大輸華占比的兩個肉企。
■ 在2018年1-5月烏拉圭牛肉輸華超9.3萬噸的總量上,這三大外資肉企在烏拉圭輸華量中的占比超過50%,巨頭優勢明顯。
2大洋洲(澳大利亞 • 新西蘭)
澳大利亞是牛肉輸華的老牌國家,曾經的中國最大牛肉進口來源,不過由于存欄下跌等內部原因和來自巴西、烏拉圭等國的激烈競爭等外部原因,目前澳大利亞在華份額已受到嚴重擠壓。
年內澳大利亞牛肉輸華整體表現積極,1.2萬噸的月均輸華量已遠超去年同期。
2018年1-5月,澳洲牛肉輸華總量約6萬噸,其中,擁有眾多準入工廠的JBS繼續在澳洲保有明顯的巨頭優勢,與肉企Teys一起在澳洲牛肉輸華量中占比45%。
中國是澳洲第四大牛肉出口市場,同時即宰牛輸華量也在穩步進行,盡管澳洲擁有2,600萬頭左右的活牛存欄,其中肉牛存欄2,357萬頭,奶牛261萬頭。
不過澳洲40%的促生長激素活牛和藍舌病區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輸華牛肉和活牛的牛源。
目前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的澳大利亞擁有各項優勢,除冰鮮、冷凍去帶骨和牛雜準入外,澳洲還可向中國出口種牛和屠宰用牛,輸華類別幾乎涵蓋所有牛肉產品和活牛。
然而,唯一不太“美觀”的是目前稍顯緊張的中澳關系,這為輸華工廠的新增和架子牛的準入帶來太多的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新西蘭首先是一個牛奶生產大國,其次才是牛肉主產國,在此前提下新西蘭擁有較高占比的奶牛存欄,在不足1,100萬頭活牛存欄中,奶牛占比為74%。
每年新西蘭活牛屠宰量為450萬頭左右,這甚至高出了新西蘭全國不足400萬頭的肉牛存欄。
很明顯,奶牛肉用的情況很普遍,其中每年有200萬頭的剛出生犢牛注定難逃出生即死的厄運。
中國在新西蘭牛肉出口市場上擁有較高的地位,僅次于美國,近年內新西蘭牛肉輸華成增長態勢,2017年已達9萬噸左右,2018年1-5月的出口量達到約4.5萬噸,預計今年會突破10萬噸。
其中,Silver Ferm Farms Limited和AFFCONew Zealand Limited共同占比輸華總量的54%。
3北美洲(美國 • 加拿大• 墨西哥)
偶有機構或組織把美國排在全球最大牛肉進口國的位置,中國這邊一聽就不樂意,由于巴西這個“金磚小伙伴”的助力,中國至少在2014年就已經把美國給超了,而這個時候中國大陸才剛剛開始發力。
美國每年有100萬噸左右的出口,同時也有100萬噸左右的進口,如果狀況好那出口就多一點,進口就少一點,總的來講凈進出口頂多也就在20萬噸左右。
這與中國有明顯的不同,因為中國幾乎不出口,進口量還大的嚇人。
目前美國牛肉與中國市場還有一點點關系,盡管在貿易戰中已經淪為犧牲品,但好歹依然是個準入國,只要在超高價牛肉外付得起額外的25%關稅,那美國牛肉依然可以上中國餐桌。
此外,美國人不咋喜歡的牛雜以及進不了中國大陸正關的促生長激素牛肉目前還依然通過香港運往中國。
總的說來,目前美國甚至整個北美地區的牛肉輸華都不太樂觀,普遍存在的激素牛肉以及高價谷飼肉是其中的兩個重要原因。
美國目前有53個工廠在中方的牛肉輸華名單中,準入工廠數量全球之最,但是實際實現輸華的工廠卻僅占少部分。
今年上半年超3,000噸的輸華量中,大部分由Tyson旗下245L廠和CreekstoneFarms Premium Beef, LLC(27廠)貢獻,其余少量則由另外10個左右的工廠出口。
加拿大目前準入產品比較全面,其中JBS 38廠和Cargill 93廠是凍去骨輸華主力,但輸華量有限,尤其是38廠還偶有月份沒有出口量。而凍帶骨則更骨感,僅有Ontario Incorporated(656廠)的一個試水單。
雖然2018年1-5月略超2,000噸的輸華量已被美國趕超,但隨著7月6日起對輸華美國牛肉25%的關稅增收,這一格局將會如何變化,拭目以待。
墨西哥年內僅Grupo Gusi, S. de P.R. de R.L.de C.V.(388廠)有輸華量,但非常有限。
加拿大和墨西哥牛肉進出口更多情況下都是在北美自貿協定下與美國的自娛自樂。